您現在的位置:新聞中心
冷卻器壓力補不進去,通常是由于補水動力不足、通路受阻、系統異常或控制失靈等原因導致,具體可從以下幾類核心因素排查:
一、補水泵自身故障(動力源問題)
補水泵是補水的核心動力裝置,其故障會直接導致補水中斷或壓力不足。
泵未啟動:
電源故障:斷電、空開 / 漏保跳閘、電源線松動或斷裂;
控制回路故障:接觸器、繼電器損壞,或控制信號(如壓力開關、PLC 指令)未觸發泵啟動;
電機故障:電機燒毀、軸承卡澀,導致無法運轉(可能伴隨異響或跳閘)。
泵啟動但不上水 / 壓力不足:
泵內氣蝕 / 進氣:泵殼或吸水管路漏氣,導致葉輪內充滿空氣(“氣堵”),無法形成真空吸水;
葉輪故障:葉輪磨損、斷裂或被雜物(如鐵銹、水垢)堵塞,導致抽水效率驟降;
揚程不足:泵選型錯誤(額定揚程低于系統所需壓力),或長期使用后揚程衰減,無法克服系統阻力。
二、補水通路受阻(管路 / 閥門問題)
補水路徑被阻斷,水無法進入系統,是常見原因之一。
管路堵塞:
補水管道內有鐵銹、水垢、雜物堆積,或過濾器(Y 型過濾器、籃式過濾器)堵塞,導致水流無法通過;
管路凍裂或變形(低溫環境),形成局部縮徑或完全堵塞。
閥門故障:
單向閥故障:補水管道上的單向閥(防止系統水倒流)卡死在關閉狀態,或閥芯損壞導致通路阻斷;
手動閥 / 電動閥誤操作:補水總閥、分支閥被誤關(如檢修后未打開),或電動閥卡澀在關閉位;
閥門內漏反向壓制:若系統側閥門內漏,可能導致系統高壓水反向沖擊補水泵,抵消補水壓力。
氣阻影響:
系統或補水管道內積存大量空氣(未及時排氣),形成 “氣塞”,占據管路空間,導致水無法填充(尤其在垂直管路高位易出現)。
三、系統側壓力異常(補水 “推不動”)
若系統內壓力高于補水設備的輸出壓力,水自然無法進入。
系統壓力過高:
系統異常升壓:如加熱器(鍋爐、換熱器)故障導致水溫驟升,水汽化產生高壓;或水錘現象(閥門驟關)引發瞬時高壓;
定壓點錯誤:冷卻器系統定壓點設置不合理(如定壓點位于循環泵出口),導致循環時定壓點壓力遠高于補水設定值。
系統局部高壓區:
系統內存在封閉腔室(如未排氣的高點),或管路布置不合理(如局部節流),形成局部高壓,阻礙補水進入。
四、控制系統失靈(未正確觸發補水)
冷卻器依賴控制系統監測壓力并啟停泵,若控制邏輯異常,會導致 “該補不補”。
壓力傳感器 / 儀表故障:
壓力傳感器(如壓力變送器)損壞,誤報 “系統壓力正!保▽嶋H偏低),導致泵不啟動;
電接點壓力表觸點氧化、卡澀,無法準確傳遞壓力信號(如低壓時未接通啟動回路)。
參數設置錯誤:
定壓壓力設定過低:補水設備的啟動壓力、停止壓力設置低于系統實際所需壓力(如系統要求 0.4MPa,設備設定 0.3MPa),泵啟動后未達系統需求就停泵;
控制邏輯錯誤:如 PLC 程序紊亂,導致泵 “啟 - 停” 頻繁或根本不啟動。
壓力反饋延遲:
壓力傳感器安裝位置不當(如靠近泵出口,而非系統定壓點),導致監測值與實際系統壓力偏差,誤判 “已補滿”。
五、水源供應不足(“沒水可補”)
補水的源頭斷了,自然無法建立壓力。
水源短缺:
補水箱 / 水池水位過低(如進水閥未打開、浮球閥故障),或水箱排空,導致泵吸空;
市政水源壓力驟降(如管網檢修),或水源管路堵塞,無法向補水箱供水。
泵吸水條件差:
吸程過高:補水泵安裝位置高于水源(如水箱),且吸程超過泵的額定值,導致無法吸水(離心泵吸程通!7m);
吸水管漏氣:泵的吸水管接頭松動、密封件損壞,吸入空氣導致無法形成真空。
總結排查思路
先檢查補水泵是否啟動:觀察電機運轉、聽聲音,排查電源和控制回路;
若泵啟動,檢查水源(水箱水位、水源壓力)和泵體(是否氣蝕、葉輪堵塞);
再檢查管路和閥門:確認通路暢通,無堵塞、閥門全開,單向閥正常;
測量系統壓力:對比系統實際壓力與補水設備設定壓力,判斷是否 “系統壓過高”;
最后檢查控制系統:校準壓力傳感器,核對參數設置,排查邏輯故障。
通過逐步排除,可定位具體原因,針對性維修(如疏通管路、更換閥門、修復傳感器等)。
更多詳情請咨詢:http://www.jhcfs.com